毕达留学是一家以“录名校、做口碑”为理念的留学咨询机构,专注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各阶段的海外校名申请。毕达注重个性化和透明化的申请服务,致力于申请者学术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帮助申请者从本质上提升竞争力并获名校录取。众多超预期的名校录取,是毕达打造以口碑传播为核心的基础。正因如此,每年都有众多学生以照片和视频形式为毕达留学公开代言。
查看更多
在美本眼中 性价比高的金融硕士是什么?
从一位美本的角度教你如何抓住美国高校招生官的心
校友介绍
马师兄:大家好,我叫马允。今年在毕达的帮助下申请的2017秋季的美国金融硕士研究生。我本科就读于美国中部地区的一所小型公立大学——恩波利亚州立大学。本科专业是工商管理,辅修经济学,同时还有金融方面的集中性选修课程。绩点为4.0,就是传说中的满绩。GMAT成绩为690,因为就读于美本,所以是免语言成绩的。希望今天能帮助到大家。
申请背景:Emporia State University(美国),工商管理;GPA 4.0/4.0,GMAT 690,免语言
录取:Boston College,MSc Financ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MSc in Financ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Master of Finance
Brandeis University,MS Financ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MS Finance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MSc in Management - Finance,奖学金20% tuition waive
Tulane University,Master of finance
Fordham University,MSc in Grobal Finance
Ohio State University,Master in Finance,奖学金$10,000
申请经验访谈
Q1 去哪所学校?为什么?
马师兄:选校这个问题其实我纠结了很久很久,大概有3个月吧。最后还是选择去波士顿学院就读金融硕士。我认为有几点在选校的时候还是必须要考虑到的。
首先是地理位置。For example,福特汉姆大学可能听说的人比较少,但是这所学校就业率是相当可观的,原因就是因为这所大学座落于纽约的曼哈顿中心。而在中部的一些学校,即使本身学校很好,要到纽约,波士顿这些东北部大城市来找工作也是要费一番周折。
其次我觉得是生源质量,因为我认为同学的质量,能交到什么样的朋友对于未来还是很重要的。波士顿学院金融硕士每年招的人很少,而且中国人的比例又很低,自然带着生源质量就上去了。录取者里面不乏有全职工作3到4年工作经验的大神。而且,在中国人占领美国金融硕士的大环境下,低的中国人比率对自己口语的提升,更能融入当地环境有着很好的帮助。
还有就是对于自己未来的目标的明确化。加州圣地亚哥大学的金融硕士我也是十分喜欢的,但是其中包括定量的课程十分多,而我未来更想进投行,咨询类的公司,所以对于定量的东西不是很感冒。
当然,排名和学校的名气也是一定要考虑的,波士顿学院是美国有名的古牌学校,商学院在其中又是很突出的一个学院。
总之,到美国读书,选择中国人不那么扎堆的学校,对留学体验也是一种提升。我在选校方面也是纠结症晚期患者,大家要早点明确自己的目标,这样选校就不会这么慌张了。
插播:师兄如何看待JHU金融项目?
马师兄:JHU我也是申请了,JHU的商学院和他的其他学院相比,还是差了一点,主要是因为新开的,而且扩招太猛了一点。我在纽约华尔街的就职数据中很少看到JHU毕业生的数据,因为每年有500人毕业,华尔街多少也对于这个情况有所了解。
非专业人士肯定认为JHU是大牛,但是经历过申请或者是专业人士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当然,JHU的教学质量,学到的东西肯定不会差的,也有JHU的毕业生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国内国外的都有。所以自身的水平还是很重要,JHU录取的人多,但是大牛也是有的,我记得今年我在布兰迪斯大学的录取群里看到有人放弃了很多录取去了JHU。
Q2 为什么申请金融?
马师兄:申请金融这个想法是在大二就已经有了。因为美国本科通常是在大二才要求确认专业的,当时因为本科学校没有金融专业,所以修的是工商管理学科,但是也特别注重地选择了一些金融的选修课来上。
选择金融硕士作为申请目标,首先是因为金融在商科的选择方向还是比较广阔的,像会计专业,管理专业的工作,金融硕士毕业生都可以进行选择。
而且如果有机会能进入到投行,咨询行业当中的话起薪也会是比其他行业要高的,,当然,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工作压力也会更大。所以说大家还是需要根据自己未来的目标,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要申请的专业。
Q3 美本如何做背景提升?
马师兄:说起来比较惭愧,我的准备开始并不算早。但是我每个假期回国期间都会做一些实习,寒假也在美国做了一些小的实习,这些实习对于申请还是有很大帮助的。这些实习应该都是算作准备申请的一部分。申请前的最后一个实习是2016年暑期完成的,然后那个暑假同时也在准备GMAT。我是一共做了4份实习的,实习的内容在面试的的时候会被提问的,如果能表现出对某个话题很感兴趣,对于面试也会给自己加分。
文书大概在9月份完成,所有学校都在第一轮截止前完成了申请。第一轮申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好于晚申请的,所以说在这方面的时间一定要把握好。最早的罗切斯特第一轮基本在10月中旬截止,大部分学校到11月末也都截止了,大家要提前做好准备。
Q4 优劣势分析
马师兄:我的优势劣势都十分明显。先说优势,美本就一个很大的优势,即使是没有什么名气的本科学校,但是美国对于本土学校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当然,清北复交等名校还是可以完全打压一般的美本学校的。
再就是我的绩点,GPA在申请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因为GPA体现的是一个长时间的学习能力,而且美本的gpa美国学校认可度会更高一些。
还有一个优势就会有美国教授的推荐信。美国教授的推荐信都是教授亲自完成,过程我是完全看不到的。但是如果老师真的很喜欢你的话,一定会尽全力推荐你的。
还有,我在美国生活了3年多,口语方面相对于其他的国际学生来说会有一点优势,面试的时候比较放得开,应该也算是我申请中的一点优势。
劣势,首先就是我不高的GMAT,因为准备的比较晚,而且那一个暑假还在忙着实习,导致GMAT最后的分数也不是很理想。还有一个更严重的硬伤就是我的数学计算机课不足,金融硕士对于数学计算机课程的要求还是有的,在这一点上我缺少了准备的经验,也是我准备时间比较晚的一个体现。至于扬长避短,主要是依靠文书的体现,毕竟硬件是不可以改变的,但是软件可以提升。
Q5 文书如何扬长避短?
马师兄:美国硕士的申请很看重学生在学习能力之外的能力体现,集中在社交能力,领导能力,组织活动能力等。毕达的老师帮我在这当面增彩了很多,从我的社团副主席的职位中,通过组织活动的实例体现了我的领导组织能力。同时还通过在个人陈述中描绘实习经历,体现了我在实际工作,应用知识上的能力。
上一个问题提到的扬长避短也在文书中有了很好的体现,老师通过体现我暑假实习,和在校辅导其他人GMAT学习的两个实例,也是对于我GMAT成绩的不足有了很好的补充。
毕达最后给我呈现的结果其实是超出我的预期的,我一共申请了12所学校,来了其中的9所录取,其中还有两所是带着奖学金的录取。更重要的是,整个过程让我感觉是很安心的。两位老师从去年4月份一直跟到现在,负责了从申请学校到申请签证一系列的事情,对于我已经可以说是非常了解了。不光让我在每个步骤上都走的很踏实,文书的呈现上有很好的体现,而且当我有负面情绪,焦躁情绪的时候会来主动开导我。我觉得这已经超出服务的范畴了,更像是老师在用心关心学生的一个做法,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碰到这么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