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金融专业分类:
MBA下的金融方向:MBA in Finance是美国大学金融专业设置的最主要形式之一。这种课程设置要学习MBA的相关管理类课程,其学科涉及面更广,更为多样化,但金融专业不够深入。通常这类学校都要求2-3年甚至更久的全日制工作经验。
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e (MSF):这种设置形式主要为培养金融专业人才。MSF主要的专业方向包括金融分析、投资管理以及公司财务等。MSF主要课程以数量学方面为主。同MBA下的金融相比,MSF主要研究金融领域,对于一般管理类学科涉及很少。而MBA更为多样化,涉及商业领域的其它学科与领域,但金融学科不论广度还是深度都比较弱。
选校应重地理位置:报读金融专业,学生在选校的时候还应该重视地理位置,这对真实感受美国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氛围,寻找实习甚至于留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都非常有帮助。而具体选校的策略以及个人的定位,必须结合个人的独特情况来作出分析和制定策略,这样才能最大化的申请自己理想的学校。
实习经历很重要:谈到实习其实这恰恰是目前申请者最为欠缺的,很多学生在临近申请的时候基本一份实习经历都没有,其实这样对申请是非常不利的,我们要站在录取委员会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申请,美国大学喜欢学生具备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透过你的实习经历,也能看到你的一些素质,比如你的学习能力、你的工作表现等等。
二、美国金融专业博士就业前景
如果你在美国,finance PhD毕业之后要么b-school作professor,要么去industry。前一种出路的好处是生活相对而言会比较稳定,而且有假期,收入也还不错(按照去年的标准,top b-school finance的起薪在16万左右,有朋友拿到18万以上;一般的finance系能给到14万左右)。但也有坏处,其中一点就是前六年要拼死拼活的争取拿tenure,从这个意义上讲,其生活和读PhD的时候没什么差别。再就是现在finance professor越来越不好作,今年的job market更是差得可以。后一种出路,去industry,也许会有很好的发展机会,但不确定性很强。一般在industry的前若干年也是会很累的,但不同的是工作干完了也就没有事了,换句话说,是给别人干活,这与在academia里给自己干活是很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