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习惯称自己在西半球是个霸主,没有人能挑战它的地位。这一点甚至连美国最自由派人士也不予否认。而美国在西半球霸主的地位则是由美国第五位总统门罗奠定的。
门罗也是参加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代革命者,曾在华盛顿麾下任军官,但他最信任的人是第三位总统杰斐逊。在杰斐逊的帮助下,他当选为弗吉尼亚的议员。1794年,总统华盛顿任命他为驻法国的公使,开始熟悉外交事务。当时,法国大革命仍处于高潮。门罗对法国大革命充满了热情,把它看作美国独立战争的继续,并认为法国革命会席卷欧洲大陆,冲垮一切君主制。但他的热情很快就被华盛顿泼了一盆冷水,他仅当了两年公使就被华盛顿召了回去,华盛顿认为门罗的态度违背了美国对欧洲事务中立的官方立场。然而,门罗是个桀骜不驯的人物。他写了一篇407页纸的报告为自己辩护,并称华盛顿根本不懂外交。他的报告发表后,得到了许多共和党人的支持,他自己的政治根基反而得到了加强。1799年,他当选为弗吉尼亚州的州长。1802年,杰斐逊当总统时,决定要从法国手中买下路易斯安那,便委任他去与法国谈判。
门罗出色地完成了路易斯安那购地的任务,他的外交成绩也使他有资本追求更高的地位。1811年,麦迪逊总统任命他为国务卿,次年他又被任命为战争部长。1816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
门罗接手的是一个刚刚打赢了第二次英美战争的美国。战争中英国军队打进了美国首都华盛顿,烧毁了总统府,门罗搬进了还在重建的白宫。门罗有着美国革命的热情和扩张领土的野心,又有着某种保卫美国不受欧洲列强干涉的责任心。这一切加在一起,使他奉行了一套用武力推动扩张的政策。他让他的将军杰克逊用武力征占了西班牙的殖民地佛罗里达,又使美国的边界向西推进了 1500英里。 1823年,他又宣布,美国不再允许任何欧洲国家的势力进入西半球。这一宣言后来被称为门罗主义,成为美国在世界上处理外交关系的原则之一。杰斐逊后来说:(门罗宣言)是独立宣言以来最重要的宣言,它使我们成为一个民族,给我们定了位并指明了道路。
当然,门罗主义当时也并不是打着赤裸裸的美国霸权主义的旗号,而是针对欧洲的君主制和殖民主义政策,宣称美国是美洲大陆上共和原则的保卫者。
拿破仑战败后,欧洲战胜国的君主和大臣从1814年10月1日至1815年6月9日在维也纳举行了一次国际会议。维也纳会议后,欧洲各国为了恢复封建主义统治秩序,制止革命运动的发生,在沙皇亚历山大的倡议下成立了神圣同盟。1815年9月,俄、普、奥三国君主在巴黎发表宣言,声称缔结神圣同盟是为了保卫君主政体和基督教,为此他们互相支援。神圣同盟成为欧洲大多数国家都参加的一个松散组织,除了英国摄政王、奥斯曼帝国苏丹及教皇外,全部欧洲国家的领导人均在盟约上签了字。 1815年11月,俄、英、奥、普在巴黎又签订了四国同盟条约,这实际上是神圣同盟的补充,表示英国也决定参加神圣同盟。在神圣同盟的血腥刺刀下,19世纪20——30年代的欧洲革命运动,一次又一次地被绞杀,特别是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革命。
1822年10月,俄、普、奥、英、法、意的君主们,在意大利的维罗纳举行神圣同盟第四次会议。会上,俄、普、奥三国不顾英国的反对,授权法国以神圣同盟的名义对西班牙和西属美洲殖民地实行武装干涉。神圣同盟武装干涉拉美的勾当,损害了英美两国的殖民利益,因而遭到两国的强烈反对。在维罗纳会议上,英国宣布,它不参加神圣同盟诸国计划对西班牙的武装干涉;坚决反对神圣同盟诸国武装干涉拉美新独立的共和国。与此同时,英国还建议美国参与英美共同行动,制止神圣同盟干涉拉丁美洲。英国外交大臣坎宁在 1823年 8月对美驻英大使表示:英美在拉美问题上应采取共同立场,反对神圣同盟干涉。英国同时还想让美国发表声明,保证其对拉美诸国无领土野心。美国当然无法接受英国的这种建议。美国国务卿约翰•昆西•亚当斯建议美国总统门罗,从美国的长远利益出发行事,绝不要被英国的提议所迷惑,应当表明美国自己的看法。因此,1823年12月2日,门罗总统致国会咨文中明确宣布: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上已独立自由的国家当做未来的殖民对象。鉴于美国和列强间的真诚和睦关系,我们不得不声明如果列强企图向西半球任何部分扩展其体系,都是威胁我们的和平与安全……如欧洲列强国对它们(指拉美各国)施行干涉以便进行压迫或用其他方式控制其命运,我们认为这种干涉无非是对美国不友善的表示。
门罗主义虽然后来成为美国在西半球霸权的解说词,但美国真正做到这一点却是在门罗发表了他的声明以后很久的事情。在门罗发表声明后大约几十年时间里,欧洲列强仍然在美洲寻找、争夺自己的殖民地,甚至就在美国人的眼皮子底下挖美国人的墙脚,把门罗主义当成耳旁风。
1831年,英国人把荷兰人以前占领的三块领地合并在一起,成立了英属圭亚那。1862年,又成立了英属洪都拉斯。
美国的南北战争前后,法国乘美国无暇顾及外部因素的机会,在美国的南面墨西哥埋下了一颗钉子。1864年,法国扶植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连当了墨西哥的皇帝,还派法国军队到墨西哥维持秩序。后来,马克西米连的改革政策得罪了当地的土地所有者和教会,变成了孤家寡人。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以门罗主义的名义要求法军撤走。两年后,法军撤离。前总统胡阿雷斯率起义部队打了回来,抓住并处决了马克西米连。
直到19世纪末,美国才基本控制住了西半球,门罗声明的原则才得以落实。美国仗着美洲资源丰富、地理环境又比较孤立,慢慢把自己建成了一个不易受外部干预的西半球的霸主。门罗主义变成现实,还与美国海军的发展有直接关系。直到19世纪80年代,美国的海军还很弱小,甚至不如瑞典的海军强大,这时美国无力真正保卫自己的疆界不受欧洲列强的骚扰与侵袭。19世纪90年代,美国海军军官、历史学家马汉发表了几本有关海军与历史强国变迁的书,其中《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对美国舆论界产生了巨大影响。随后,美国开始广建军舰,海军力量迅速崛起。 1902年,英德以拉美国家欠了大批债务不还、经常攻击欧洲商船为由,派海军包围了委内瑞拉。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为了替委内瑞拉解围,威胁要从波多黎各派54艘美国军舰去参战,最后迫使英德接受国际调停。1907年时,美国海军已成为仅次于英国海军的世界第二大海军。20世纪初,英国承认,美国海军已成为需要认真对付的对手,有时不得不对它使用绥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