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简称中大),英文名称为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CUHK),成立于1963年,是香港八所受政府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并可颁授学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
香港中文大学简介
中大是由新亚书院(1949年成立)、崇基学院(1951年成立)、及联合书院(1956年成立)组成,及后逸夫书院于1986年成立,是香港唯一实行书院联邦制的大学。全部以英语为教学语言。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首次公布亚洲大学排行榜,香港大学名列亚洲第一,香港中文大学紧随其后位列第二,香港科技大学名列第四,令香港高校在亚洲大学五强中首次荣获三席。
中文名:香港中文大学
外文名: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简称:中大(CUHK)
校训:博文约礼
创办时间:1963年
类别:港府资助
学校类型:综合
主管部门:香港特别行政区
现任校长:沈祖尧
知名校友:高锟,邵逸夫,马临,李国章等
所属地区:中国香港
主要院系:文学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工程学院 医学院等
香港中文大学世界排名
香港中文大学是一所培育领袖人才、极具人文气质的世界级名校。自立校以来,以“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为使命的中大,在香港的教育史上创造了众多奇迹。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香港中文大学不仅在亚洲区内享有盛名,而且在国际上也获得广泛认同。其以杰出的学术表现、雇主评价、学生及教授国际化程度、师生比例及论文引用情况等被英国THES-QS连续评为全球大学前50强。
2011年9月,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Quacquarelli Symonds)发布2011年世界大学排行榜,香港中文大学较2010年再升5位,位列世界第37名,继续处于大陆名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之前。
2010年《泰晤士报》(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刊」)世界大学排名中,香港中文大学较2009年上升4位,位列全球第42名。
在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 (Quacquarelli Symonds)最新公布的2011年亚洲大学排名榜中,香港中文大学位列亚洲第五,北大、清华分别居13位、16位。
香港中文大学学院设置
香港中文大学现设有八个学院:文学、工商管理、教育、工程、医学、理学、社会科学、以及法律学院。八个学院合共63个学系,学生总数为18006人(资料源于30.6.2006统计数据),其中全日制本科生9732名,研究生7965名,另有其他非全日制学生309名。
香港中文大学在港招生及最佳专业
根据统计,香港会考及高考成绩最优秀的前1,000名学生中,有半数入读中文大学。通过优先录取计划入学的尖子,中大录取的数目亦是全港院校之冠。2000-2010年香港地区高级程度会考的“最优考生”中,香港中文大学录取的“最优状元”人数最多,共有19名最优状元就读,其中6A状元9名、5A状元10名,击败香港大学成为当今香港本地尖子的首选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拥有17个香港最佳专业,位居香港各大学之首。占评选专业总数的35.4%。他们分别为:
最佳人类学/人文科学 (BEST ANTHROPOLOGY/ HUMANITIES)
最佳生物化学 (BEST BIOCHEMISTRY )
最佳工商管理学 (BEST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
最佳中国语文及文学(文学学士) (BEST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BA) )
最佳中文教育 (BEST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最佳中医 (BEST CHINESE MEDICINE)
最佳英国语文 (BEST ENGLISH )
最佳食物营养学 (BEST FOOD AND NUTRITIONAL SCIENCE)
最佳地理 (BEST GEOGRAPHY )
最佳政治与公共行政学 (BEST GOVERNMENT & PUBLIC ADMINISTRATION)
最佳历史 (BEST HISTORY)
最佳讯息工程学 (BEST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
最佳物理/应用物理( BEST PHYSICS / ENG. PHYSICS)
最佳体育运动科学 (BEST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SCIENCE)
最佳哲学/宗教 (BEST PHILOSOPHY/ RELIGIOUS STUDIES)
最佳社会工作( BEST SOCIAL WORK)
最佳社会学 (BEST SOCIOLOGY)
香港中文大学录取条件
香港中文大学的内地招生计划分设文、理、工、商四个学科门类,文科类包括文学院、社会科学院及法律学院;理科类为理学院;工科类为工程学院;商科类为工商管理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只招收普通本科生。
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设置分“奖学金基础班”、“文科基础班”,“理科基础班”、“工科基础班”及“商科基础班”五项。“奖学金基础班”已包括文、理、工、商基础班,获录取学生可于入学时选择其中一学科门类。
考生统考成绩应达到本科一批高校录取控制分数线,单科成绩原则上应达到及格水平。在符合香港中文大学提档要求的情况下,香港中文大学依据考生高考成绩择优而录。
考生报考的外语语种必须为英语,以 150 分为满分计算,自费生的英语成绩须达 120 分或以上。奖学金基础班的成绩要求较高,须达 130 分或以上。
奖学金基础班只录取以香港中文大学为第一志愿,并以奖学金基础班为第一专业志愿的考生。非奖学金基础班只在一志愿录取后仍有剩余名额的情况下才考虑其后志愿,但不设高校志愿分数级差或专业志愿分数级差。
考生高考成绩外的加分,若省级招生办公室在投档时已将分数计入提档总分内,则予以考虑。香港中文大学在调阅考生档案时,将依据招生办公室所提供的电脑排序提档总分处理。但2009年,招办负责人说不再考虑照顾分,以高考原始分为准。
同时选择奖学金及非奖学金基础班专业志愿的考生,倘成绩未能达至奖学金班的录取线,中文大学将考虑其 非奖学金班专业志愿,按其高考成绩择优而录,不设专业志愿分数级差。
本校预留若干机动名额。大学可根据生源情况及考生成绩,在个别省/市/自治区对招生计划进行适量调整及确定提档比例。
香港中文大学求学费用
香港中文大学非本地生的学费为每年 10万 港元。住宿费约 8,000-10,000 港元(单人房一般为10,000港币左右)[约合人民币 6 718-8 398元],连同其它杂费、生活费每年约需 20,000-35,000港元。[约合人民17,632-30,856元] 另在首学期须缴付一次性保证金 450 港元[约合人民币396.72元](学生离校时,如无须赔偿任何费用,则保证金予以发还,但通常移作学生的毕业费。)
(按照09年7月30日汇率1 港元(HKD) = 0.8816 人民币(CNY))
本校或特区政府不会提供任何经济援助或贷款,自费生须有足够能力支付全教学费及生活费。
注:经学校相关部门商议决定,香港中文大学自2010年起招收内地非奖学金本科生,学费提高到10万港币/年,其余款项暂时维持不变。2010年之前(不含2010年)招收之内地非奖学金本科生学费仍为8万港币/年不变。
食宿支付
香港中文大学非本地生的学费为每年 80,000 港元。住宿费约 7,000-8,000 港元,连同其它杂费、生活费每年约需 20,000-35,000 港元。另在首学期须缴付一次性保证金 450 港元(学生离校时,如无须赔偿任何费用,则保证金予以发还,但通常移作学生的毕业费。)
本校或特区政府不会提供任何经济援助或贷款,自费生须有足够能力支付全数学费及生活费。
奖学金
为鼓励成绩优异的内地学生来香港中文大学就读,本校提供多名奖学金名额予录取入读“奖学金基础班”的内地学生,奖学金名额分布于二十五省、市、自治区。香港中文大学将向每名在学的奖学金班学生颁发相等于攻读四年本科课程的学费、以及每年 45,000 港元住宿及生活津贴。
奖学金只给予填报香港中文大学为第一院校志愿,并以奖学金基础班为第一专业志愿的考生。
考生高考成绩达到中文大学为颁授奖学金而定的提档分数线,(以 750 分为标准高考满分计算,理工类及综合类考生须达 630 分或以上,文史类考生须达 600 分或以上。)以及英语单科成绩达 130 分以上。若符合奖学金最低分数考生超过该省、市、自治区奖学金名额,则按名额及提档总成绩由高至低顺序选拔。
本奖学金专为内地学生而设。若学生于在学期间任何时间取得香港居民身份,则须终止奖学金之颁发。
奖学金原则上为期四年,但获奖学生每学年成绩须达到大学具体规定的平均积点 3.00 (相当于乙等)。若学生学年成绩未达到续领奖学金要求的平均积点,则须保留观察一年。学生在观察期内可继续领取奖学金,但若翌年成绩仍未达到大学的规定,有关奖学金则须终止。
奖学金的颁发须依照香港中文大学制定的相关规章及程序执行。香港中文大学对奖学金的评选及颁发有最终的决定权。
资助体系
向内地学生提供100个全额奖学金,这批同学都将入读“奖学金基础班”,学校向每名在学的奖学金班学生颁发相等于攻读四年本科课程的学费、住宿费及生活津贴,估计总额在58万港元(免除四年共40万港币学费,每年四万五千港币生活补贴)左右
香港中文大学学分制度
除医科及护理学课程外,所有本科课程均采用灵活的学分制度。学生须至少修毕99学分,始准毕业。其中包括主修课程规定必修学分、体育科目2学分、通识教育15学分、学院语文规定及副修或选修科目。四年制教育学士课程及中医学学士课程另有规定者则除外。灵活学分制度并无“升级”概念。为方便行政上的管理,学生将按其在校修业年数分级,惟此“年级”并非表示学生的学业阶段;学生可按个别情况及兴趣订定其修业进度,修满毕业所需学分,并符合主修课程及大学其它毕业规定,便可获颁学士学位。除课程另有说明外,学生至少须修业满三年,始准毕业。
内地入读之本科生须按照学院及大学相关规定完成首年课程要求,一般须修毕至少123学分,始准毕业。
学士学位的等级如下:甲等荣誉、乙等一级荣誉、乙等二级荣誉、丙等荣誉及学位。学位等级得根据学生主修科的平均积点,全部科目的总平均积点,及毕业论文/专题研究
成绩评定。中医学学士学位并须根据学生临床学习课程的成绩评定。至于内外全科医学士学位,则根据学生在各次专业考试的成绩评定。